《反壟斷法》對化工行業的影響
來源:
|
作者:industrial-1356946
|
發布時間: 2151天前
|
6225 次瀏覽
|
分享到:
傳統化工業:兩巨頭地位難以撼動 中小企業獲利有待觀望
周永芳是江蘇雷蒙化工公司的董事長,在江浙一帶眾多中小化工企業中,他算是搞得不錯的。他的企業是生產環保增塑劑產品的,在增塑劑中這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產品了,一年產值約2億元,利潤上千萬元,產品大部分出口。周永芳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企業外部環境不斷惡化,周圍許多中小企業都關門倒閉了,他的企業雖然不至于倒閉,但開工率也掉到了不足50%,開一半停一半,真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讓他喘不過氣來。
保持同樣觀點的還有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文瑞,他表示“如果某個行業只是為一個利益集團服務,那是壟斷;中石油去年向國家繳稅1771億元,并且還在油價超過45美元之時繳納石油特別收益金。一個為國家服務并創造財富的國企,怎么能被當作壟斷的反面典型?” 但是,江蘇致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馬林律師卻認為這是偷換概念:“所謂國家的利益只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如電信、石油等壟斷企業他們有著高額的利潤,但卻只把很少的一部分返還給消費者。其實只是打著國家利益的大旗去掩蓋其本身違背市場合理競爭的本質?!?/span>
做大做強 統一對外
硫黃,70%依賴進口,是中國短缺的產品之一,國外賣家出口到中國的硫黃價格竟在兩年之內上漲了10倍。還有氯化鉀、原油、鐵礦石、大豆……
稀土產品,中國得天獨厚的資源,國際市場上90%以上的稀土產自中國,但自1990年以來中國稀土出口量翻了9倍,但價格卻下降子55%以上。還有黃磷、焦炭、磷酸鹽……
種種怪象困擾著中國經濟:只要是中國短缺的產品進門一多,國際市場價格就漲;反之,中國有優勢的、出口多的產品,國際市場價格卻不漲反跌。
專家認定的病根:這是因為國內企業數量多、無序競爭的結果。應該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減少企業數量,做大做強企業,統一對外?!斗磯艛喾ā氛锰峁┻@樣的契機,通過保護競爭機制,發展規模經濟,提高產業集中度,支持各類企業在公平競爭的基礎上做大做強。
但問題是,鑒于中國目前的經濟環境和錯綜復雜的企業依附關系,要通過競爭來淘汰一部分企業,做大做強優勢企業,其過程肯定比國家采取宏觀調控政策所需的時間要長,付出的代價也要大。對像原油、稀土、磷、焦炭這樣重要的資源行業,我們耗費得起嗎?
影響之二:
生物能源:期待與傳統能源一爭高下
“本來陜西省計劃在去年10月份就要推廣使用甲醇汽油,但現在還沒有結果。新能源發展緩慢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標準和配套政策跟不上,與行業巨頭不熱衷、存在市場壟斷不無一定的關系?!标兾鏖L征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景潮說。
渴望通過《反壟斷法》與傳統能源分切一塊蛋糕的新能源,在對《反壟斷法》的一片叫好聲中,明顯感到后勁不足,這源于我國的新能源技術尚未成熟、投資風險大、生產成本高、缺乏相應配套政策等問題。比如為鼓勵生物質發電,有關部門對上網電價給予補貼,但規定“發電消耗熱量中常規能源超過20%的混燃發電項目不享受補貼電價”。也就是說,只有每年燃燒80%生物質燃料的電廠才可以有補貼。而植物是根據四季生長的,電廠在一年中有80%的燃料來自生物質顯然不實際,于是企業袖手旁觀,農民放火焚燒秸稈。